模型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51|回复: 6

[民用] [模型网评测] 田宫(24363)-1/24 NISSAN Z ——更新制作过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6 17: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本帖最后由 夏南 于 2023-4-19 23:45 编辑

今天给大家带来田宫新品 NISSAN Z的开盒。这款新品最奇特的地方在于没有一家正常大店开启过预订,而是直接开始大面积铺货销售了。估计一些模友都不知道已经开卖。


新款Z选择了“亮黄色”作为其代表色,我个人并不喜欢这个颜色。在色相上这种高饱和度、高亮度的颜色对于人眼并不友好。看久了容易“累”,或者不舒适。
黄色版本作为限量版只生产了240辆。应该是致敬70年代的初代240Z。
同时亮黄色在模型制作上难度也更大。因为黄色遮盖力更弱,要想获得良好的发色可能需要喷得更厚。我个人不建议在模型上使用亮黄色作为大面积车身配色。
一个是难度大,最重要的是就算喷好了,在模型上这种黄色也会加重模型的玩具感、塑料感,缺少厚重感。
米黄、橙黄都可以,唯独柠檬黄、亮黄不太行。
IMG_20221205_212307.jpg

2022新款Z外形上很多地方都致敬了初代240Z。
网络上流行捧老贬新,一方面是距离产生美。另一方面是因为老物件更有历史底蕴。抛开这些,仅从外形的设计美学上,我还是觉得老款240Z碾压新款。
或许是封绘的黄色进一步弱化了车身线条变化,让人觉得新款Z仿佛一块平板。换成对比更强的颜色或许能稍微好一点。
1973_datsun_240z_155608271395d565ef66e7dMG_2536-e1557181401289.webp.jpg

盒子侧面涂装样式选择。模型生产日期和产地。
IMG_20221205_212328.jpg

细心的网友能发现侧面的排版方式变了。我个人觉得这种改版完全没必要。属于强行改变老用户的阅读习惯,还会让摆放在一起的盒子丢掉协调感。
说句不怕得罪人的话,大部分中大型企业和公司,很多设计上无关痛痒的小改动,都是公司设计部门对老板或董事会PUA的结果。或者是设计部门工作量不够饱和,刷存在感的结果。
我不是说设计不重要,设计很重要。但是是在前期。很多部门的重要性都体现在前期创建过程,一旦系统创建完成,后期维护其实根本用不了这么多人,大部分公司的解决方案一般是三种,一个是前期找外包,一个是后期裁员,最后一个是扩大业务范围。
说回模型包装的设计,在建立模板前可以使劲改,一个系列使用一套特定的模板。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能随便改了,所有同系列产品都应该套用这套模板来设计。像田宫这样局部改动不仅没有意义(设计美感上没有提升),同时还破坏了之前同系列产品的统一性。
包括万代红标改蓝标这种,都属于没事找事,闲得蛋疼的操作。可能唯一的意义就是几十年后,起到年代划分的作用。
IMG_20221205_212357.jpg
IMG_20221205_212431.jpg

随着田宫LP系列硝基漆色号的完善,田宫水性漆在自家民用套件中的出现会越来越低。现在田宫的民用套件说明书中,水性漆还有30%左右的比例,但基本都是细节补色,不会有大面积使用。这也是我很早就说过的“水性漆不适合民用模型”。
喷涂最重要的是防护措施,而不是水性/油性谁的毒性更强更弱。
IMG_20221205_212438.jpg

车子不大,但盒子却塞得相当满。这次的分件分色依然是田宫模型中做得相当好的。
IMG_20221205_212523.jpg

车壳部分:
IMG_20221205_213415.jpg
IMG_20221205_213429.jpg

遗憾的是这次的前后倒车雷达,田宫依然没按实车的样子还原。还是用一个个凹陷的小点来替代。
IMG_20221205_213536.jpg

A板件:
IMG_20221205_213611.jpg

分件细致程度相比上一作新品有过之而无不及。
IMG_20221205_213730.jpg
IMG_20221205_213737.jpg
IMG_20221205_213743.jpg
IMG_20221205_213749.jpg
IMG_20221205_213758.jpg
IMG_20221205_213809.jpg

B板件:
IMG_20221205_213843.jpg
IMG_20221205_213900.jpg
IMG_20221205_213904.jpg
IMG_20221205_213909.jpg

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6 17: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221205_213915.jpg

C板件:
IMG_20221205_213947.jpg
IMG_20221205_214001.jpg
IMG_20221205_214010.jpg

D板件:
IMG_20221205_214041.jpg
IMG_20221205_214049.jpg
IMG_20221205_214056.jpg

G板件:前后进气栅还是没有镂空。这个在技术上没什么难度,只是开模成本会高一些。或者这是田宫留给以后的升级空间吧。
IMG_20221205_214120.jpg

E板件:透明件在制作前都要收好,最后再拿出来上色组装。
IMG_20221205_214152.jpg
IMG_20221205_214203.jpg
IMG_20221205_214214.jpg

轮胎:我吐槽了很久的轮胎问题,这次算是彻底解决了。合模线都被隐藏在了背面。橡胶终于改成了沾尘不是那么厉害的材质。这种轮胎拿过来就能直接用,不需要太多额外修整。
IMG_20221205_214317.jpg

其余配件:一张预切割的遮盖纸。一张金属贴。一张水贴。
IMG_20221205_214458.jpg
IMG_20221205_214516.jpg

说明书部分:还有一张讨厌的全是字的黑白实车说明。既没有收藏价值,也没有观赏价值。真不如给一些彩色的高清照片,对于模型制作有更多参考价值。
关于实车的文字介绍在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真的是过时了。
IMG_20221205_214618.jpg
IMG_20221205_214712.jpg
IMG_20221205_214731.jpg
IMG_20221205_214754.jpg
IMG_20221205_214810.jpg
IMG_20221205_214820.jpg
IMG_20221205_214831.jpg
IMG_20221205_214845.jpg
IMG_20221205_214859.jpg

开盒小结

套件对于分件的升级进一步弱化了制作者分色的难度。田宫在制作者体验这方面的追求可谓是无止境的。
目前来看制作应该算是相对容易的,车身都是曲线构成,没有转折起伏特别大的地方,表面也没有细小尖锐突起。
我个人觉得随着传统油动汽车的没落,电动汽车的崛起,田宫不远的将来如果还想继续推出新款汽车模型,可能不避免的要制作电动车的模型了。连我这个只玩模型对于汽车市场不是那么了解的人都感觉近些年纯油车已经开始渐渐淡出市场了。对于我来说油动还是电动都无所谓,我只希望有更多优秀的模型套件出现。
跟一些民用玩家不同,他们是因为喜欢实车才喜欢上模型,而我只是单纯的喜欢模型而已。
本次依然会有制作过程及成品展示,感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23-2-12 22: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制作过程

我平时制作模型的第一步是熟读说明书,并作好标记。比如需要用到哪些颜色,哪里需要上水贴,哪里有其它特殊步骤。这样的好处是尽可能的减少整个制作过程的错漏。不要想着出了错漏再去补救,而是尽量不出错漏。
IMG_20221207_003129.jpg
IMG_20221207_003227.jpg
IMG_20221207_003259.jpg

没想到一拖拖到了大过年,时间充足的将所有零件剪切下来并修整打磨完毕。
IMG_20230124_101943.jpg
IMG_20230124_144701.jpg

从车壳开始上色。本次车壳选择金属色作为面漆。由于我过份追求足够亮的黑底,漆面喷得湿,会因为喷涂过程中落尘和亮度不够平均而不断的修复返工。
IMG_20230128_204458.jpg
IMG_20230128_204543.jpg

黑底和面漆都是使用烤漆箱的成果。这是我第一次在实操中使用模型烤漆箱。所得到的实际效果与使用感受让我可以断言一件事:那就是以后我的模型作品的漆面,光泽度与制作速度都将更好更快。红外线烤漆箱,确实可以使得漆面更平整,更光泽。

我只使用过这款红外线烤漆箱,没有使用过风干箱和发酵箱。无法对比各种干燥设备的优劣。但我相信一件事,那就是烘烤干燥肯定比风干干燥要优秀很多,虽然都是加速干燥,但这两种干燥方式没有放在一起比较的资格。

大家只需要想明白一件事就OK了。汽车厂商们为什么只使用烘烤来加速干燥漆面?

在使用这件设备之前,其实我也没太当回事,不就是干燥嘛,快点慢点有什么区别?我还怕温度太高把零件弄坏呢。但真正使用过后,给我的感觉属于那种用过就离不开的工具。漆面的轻微橘皮减轻了很多,虽然我不明白这是什么原理。但烘烤干燥就是比正常干燥的漆面肉眼可见的优秀。另外制作进程也被巨幅度加快了。

有些事在没有尝试前不要太早下结论,不要过于自负自己的智商,动不动就把某些工具定义成“智商税”。如果说真有智商税的话,那么模型用风干箱才是智商税。还不如用电吹风呢。
IMG_20230129_011342.jpg

本次的车身颜色依然是我实验的对象。选择了 GT17 幻境紫在幻境蓝和幻境紫当中纠结了一下,由于之前幻境蓝已经在其它车辆模型上使用过,所以还是选择了没有用过的幻境紫。

下面是在各种光源下的表现,未喷光油状态。
IMG_20230129_011608.jpg
IMG_20230129_011752.jpg
IMG_20230129_011817.jpg
IMG_20230129_011939.jpg
IMG_20230129_015415.jpg
IMG_20230129_111514.jpg

1
 楼主| 发表于 2023-2-12 22: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车壳有落尘的地方重新打磨,这种修复性打磨需要加倍注意没有划痕和落差的残留。
IMG_20230129_193825.jpg

经过多次的修复调整,毕竟车壳的面积太大了,在喷涂的过程中依然无法做到表面无落尘。某些过于细小且不明显的落尘就妥协吧,同时也放过自己。
IMG_20230130_142208.jpg

这次的车标为金属贴上加水贴来实现,效果很一般。金属贴要是自带颜色就好了,不知道是田宫的工艺达不到还是嫌成本过高。为避免车标字体脱落,采取先贴车标再喷光油。
IMG_20230131_100056.jpg

GT氨基光油套装。调配比例:90滴光油+46滴固化剂+16滴稀释剂。

份量刚刚够用,剩余一点点。氨基光油是现调现用,由于有固化剂的存在,无法事先调好存放。用多少调多少,用不完的不是很好处理。
IMG_20230131_171109.jpg

放入烤漆箱快速烘干。温度设置为38-34度之间,没必要开太高。烘烤时间为1小时左右。
IMG_20230131_171527.jpg

烘烤1小时+自然冷却若干小时后。经我个人短期实践:烤漆不仅能使普通硝基类油漆更平滑、更光泽,且对氨基光油的光泽度也有帮助。经过低温烤漆处理的光油层,明显比以前自然晾干的光油层要更加平滑、水润。如果不是表面有落尘,不需要任何抛光处理。
IMG_20230131_194444.jpg

至于红外线烤漆为什么能使漆面变得更平整,结合我浅薄的研究与学习,大致说一说其中的物理学原理,不一定对,仅供大家参考。

红外线相当于一种能量波,或者叫辐射。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物体表面会吸收大部分能量波,这种能量波会使得物体的原子之间不断碰撞、挤压,使原子之间结合更加紧密,空隙更少。表现在光油上,就是变得更加光泽平滑。

同理,紫外线也有相同的作用,但是紫外线的穿透力更强,能量密度更大,碰撞原子的同时,还会不同程度的破坏原子本身,所以紫外线的负作用就是老化,同时这也是紫外线能杀菌的原因。阳光会使物体褪色、老化,主要是阳光中的紫外线产生的影响。
现在的车壳表面虽然能触碰,但还没有完全硬化。
IMG_20230131_194514.jpg
IMG_20230131_194532.jpg

喷涂经验多了以后,隐约知道有些地方灰尘落上去也没关系,后期打磨抛光好处理,有些刁钻位置落了灰尘那才麻烦。有些灰尘可以在刚落上去的时候用精密镊子小心去除,有些灰尘最好别去碰,越处理越麻烦。
IMG_20230131_194556.jpg

虽然有烤漆箱,但我仍然会给光油层3天以上的硬化时间。接下来开始制作其余部分。
自带遮盖纸非常好用,预切割尺寸非常精准,不像以前会多切割零点几毫米,这次的切割精度就是刚刚好。
IMG_20230201_162428.jpg
IMG_20230201_163905.jpg

尾灯的喷涂逻辑我从来不按说明书的来。背面先喷自调的荧光透明红→喷高亮银色。正面遮盖液做分色,再喷黑色。
IMG_20230201_164257.jpg

这样处理的尾灯红色部分能够更加明亮。而说明书的做法只是保证相较实车不出错,做不到出彩。很多时候说明书的指示都是极端保守甚至呆板的做法,不要把模型说明书太当回事。改进出最适合的自己方法更重要。
关于尾灯、转向灯的喷法我总结了一下,有几点要素需要注意。
  • 背面要喷银色以增加亮度。
  • 透明色要用或加入荧光透明色,而非普通透明色。
  • 透明色要喷在背面,而不是喷在透明零件表面,利用透明零件自身透出背面的颜色来,更像真实的车灯。
  • 喷之前规划好颜色顺序。

IMG_20230201_174417.jpg

底盘的分色遮盖:有少部分我偷懒了,没有完全按照说明书的来。
IMG_20230201_193220.jpg

看着好像不多,其实整个遮盖分色做下来也花了将近三小时。黑、蓝灰、银,总共三种分色。说明书多了一步是黑色再细分成消光黑和半光黑。
做了这么多田宫的套件,对于消光和半光黑的区分我基本是无视的,一律无脑使用郡仕 1500#黑色水补土。很久以前对于黑色,我也分一下消光、半光。但实际效果告诉我,大多属于浪费时间。只有特别在意的题材,分色分上瘾时会搞一下。
IMG_20230201_202332.jpg

1
 楼主| 发表于 2023-2-12 22: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底盘看似复杂的分色,其实难度已经被田宫的优秀分件设计大大削弱了。
IMG_20230205_131542.jpg
IMG_20230205_131551.jpg
IMG_20230205_131601.jpg
IMG_20230206_204341.jpg

座椅头枕部分原本是黑色,我将其改为红色,这样感觉色块组合更谐调。以下大多数分色依旧得益于田宫的巧妙设计。
IMG_20230206_204558.jpg

内饰部分用黑色打底,再用很稀的深灰色喷出一些深浅变化。如果按说明书那样用纯黑色只会削弱细节表现,而深灰色能更好的展现细节。而且黑+深灰的组合也能使得零件显得更立体。
IMG_20230206_205008.jpg
IMG_20230206_205125.jpg
IMG_20230206_211020.jpg
IMG_20230206_211006.jpg
IMG_20230206_211031.jpg
IMG_20230206_211150.jpg

简单的把车壳套上。做到这一步,我才真正看到选的车身颜色,是不是符合车辆的气质。
IMG_20230207_183734.jpg
IMG_20230207_183908.jpg

先打磨整体车壳,2000#+5000#砂纸,还有若干软质打磨条。在实际操作中,打磨和抛光其实是需要不断返工的。
并不是想象中的打磨完就可以抛光了。初步打磨完后,有些小瑕疵被磨花了,看着好像没有了。要到抛光完清洗干净后才能发现瑕疵去除干净没有。如果还残留一点点瑕疵,还需要重新打磨抛光。
IMG_20230207_192940.jpg

我已经很久没有磨穿漆面了,今天失手了。主要原因还是过于追求完美了。在这个关键步骤,需要不断提醒自己见好就收。 IMG_20230207_201954.jpg

尝试修复...还是老问题,在氨基光油表面重新喷漆,油漆中的溶剂会让光油漆膜起褶皱。这也是氨基光油的一个缺陷,只能一次搞定,要是出问题返工会比硝基光油更麻烦。而且氨基光油还不太好局部重新喷涂,要喷就整体全喷。想要在氨基光油上局部喷硝基光油也行不通,硝基光油中的溶剂只会让干燥的氨基光油褶皱得更加厉害。
IMG_20230207_203655.jpg

经过反复的打磨、抛光、重喷、再打磨、抛光、重喷...终于将漆面修复得七七八八了。局部光油肯定是不能再补喷了,好在GT的幻境紫一样可以被抛光。虽然比不上光油的抛光,但也就这样了。

所以说最好是不出错,出了错再来修复肯定不如不出错。这么一处小的补漆,反反复复大概花了一个半小时,要不是之前选了金属漆,普通色漆会更好修复。
IMG_20230207_212607.jpg

1
 楼主| 发表于 2023-2-12 22: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的车壳有大量外挂零件需要粘接,且并不是很好操作。粘接以流缝胶为主,需要寻找合适的给胶位置以及适当的胶水量,以免溢胶破坏打磨好的漆面。
IMG_20230209_005158.jpg
IMG_20230208_140759.jpg

封绘合照:
IMG_20230210_173441.jpg

1
 楼主| 发表于 2023-2-12 23: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品照

IMG_20230210_173700.jpg
IMG_20230210_173941.jpg
IMG_20230210_173959.jpg
IMG_20230210_174107.jpg
IMG_20230210_174049.jpg
IMG_20230210_174021.jpg
IMG_20230210_174142.jpg
IMG_20230210_174337.jpg
IMG_20230210_174250.jpg
IMG_20230210_174439.jpg
IMG_20230210_174600.jpg
IMG_20230210_174518.jpg
IMG_20230210_174816.jpg
IMG_20230210_174626.jpg
IMG_20230210_174733.jpg
IMG_20230211_112827.jpg
IMG_20230210_174854.jpg
IMG_20230210_175002.jpg
IMG_20230211_112949.jpg
IMG_20230211_113017.jpg
IMG_20230211_112851.jpg


制作总结
这是田宫最近几年中难度较大的民用模型套件。主要难度在于车壳部分需要后粘接的外挂零件较多,且点胶位置比较极限。

以前做长谷川的车模,车壳外挂零件也不少,且几乎没有粘接位设计,大多是平板直粘,反而更好操作。

我个人倾向于部分粘接位有些多余设计了,表面凹凸过多,导致胶水容易溢出。也可能是本次车辆的组合方式过于先进,不像长谷川都是老车型,直来直去。本车在车壳外挂零件粘接这道工序极易翻车,需要格外注意。

套件在分色方面的进步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唯一的硬伤在于车标是由金属贴+白色水贴组合还原的,别的车标使用这种还原方式可能还勉强OK,但是日产的车标这样还原效果显得很廉价低端。

最后感谢大家的观看~
另附展示视频地址: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4-5-7 1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