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464|回复: 10

[陆军装备] [模型网评测]TAKOM(三花)-1/351/35美国M9 ACE装甲战斗推土机(2020) 评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2 23: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感谢TAKOM(三花)提供评测产品,本文由www.moxing.net(模型网)独家刊发,其余网站欲转载请注明出处及链接
首先是m9 ace的简介(简介内容摘自百度,图片摘自网络):
abf1f1dda3cc7cd996a772423f01213fb90e9105.jpg
美国M9装甲战斗推土车 -  概述

美国陆军机动装备研究和发展中心(US Army Mobility Equip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早在1958年就开始研究一种多用途的履带式车辆,以后该车被命名为通用工程车(UET)。首辆样车由凯特皮勒拖拉机公司(Caterpillar Tractor Company)和万国收割机公司(TheInternational Harvester Company)联合制造,1975年太平洋汽车和铸造公司又生产了4辆样车,其中2辆在[url=]胡德堡[/url]进行了野外评定试验。1976年8月完成了试验鉴定工作。1977年2月批准定型(A级标准)。1979年财政年度曾要求生产75辆,但因经费问题,只能生产29辆。1982年11月拨款2900万美元,预定15辆,其中1930万美元用于车辆生产,其余经费用于产品改进,1984年底交付了15辆车。1985年,美陆军最后计划订购1400辆,优先装备新建的86师战斗工兵部队,可望每个工兵排至少装备1辆。这种全履带式高速装甲战斗推土车拟用于前线工程作业,由于它具有公路上高速行驶性能,可以配备在尽可能靠近坦克车队的前方,故将取代只能在坦克车队后方作业的D9之类的推土车。
该车是一种多用途工程车辆,可以完成填平弹坑和战壕,抢救战斗车辆,清除路障、树木、碎石或其他战场障碍,修建渡口、渡河车辆进出道路,修建和保养军路和飞机场等提高机动性的任务;修造反装甲部队障碍,破坏渡口和桥梁,挖反坦克壕,破坏登陆地区和飞机场,修筑坚固支撑点和运送筑障器等反机动性任务和为装甲车辆挖掘掩体、修建防御指挥所,挖防护壕,开辟射击阵地,搬运修建隐蔽所需用的器材以及为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和其他战场武器挖掘隐蔽堑壕等提高生存力的任务。
ceb4cace36d3d5394a4e49583c87e950342ab09d.jpg
美国M9装甲战斗推土车 - 结构特点

该车的车体全部用[url=]铝甲板[/url]焊接,车辆前部装有刮土斗、液压操纵的档板和机械式退料器。推土铲刀装在档板上,推土和刮土作业是通过液气悬挂装置使车辆的头部抬起或降落实现的,该悬挂装置还能使车辆倾斜到用铲刀的一角进行作业,推土作业能力几乎是一般斗式刮土机的两倍。该车铲斗的最大翻转角为50°,一次土方量为4.58~5.35m3。卸荷是通过由两个双作用液压柱塞泵驱动的退料器实现的。铲斗的提升高度能使该车直接将货物卸到5t卡车上。铲斗后背与推土铲刀之间的夹紧力为27kN(2800kgf),能使该车同时拔起3根树桩和类似的物体。
a7b2d7fa513d26978d6a4ec653fbb2fb4216d84b.jpg
美国M9装甲战斗推土车 - 性能数据
[url=]乘员       [/url]1人
车重
空车  15800kg
载荷   24500kg
车长   6.248m
车宽
带推土铲翼翅    3.200m
不带推土铲翼翅    2.790m
履带外侧        2.692m
车高               2.360m
车底距地高    0.457m
履带中心距     2.240m
履带宽      457mm
履带着地长       2.670m
单位压力         62.7kPa(空车)
最大速度
公路                 48.3km/h
水上                 4.8km/h
行程                 322km
燃料储备           507L
涉水深               1.83m(作最少量的准备即能浮渡)
干舷(带1814kg负荷时)   0.28m
爬坡度          60%
侧倾坡度         35%
发动机
生产公司        康明斯(Cummins)
型号          V-903
类型          柴油机
功率/转速       217kW/26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        克拉克(Clark)
类型          动力换档行星传动
前进档/倒档数      6/2
转向装置类型       在高速公路上和越野行驶时用齿轮传动系统;
             推土作业时用离合器和制动系统
悬挂装置类型       液气悬挂
装甲材料         铝、凯芙拉(Kevlar)和钢
a6d558d6277f9e2fbde25a931930e924b999f331.jpg

b70f27198618367a75e4394628738bd4b21ce59f.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23: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TAKOM(三花)提供评测产品,本文由www.moxing.net(模型网)独家刊发,其余网站欲转载请注明出处及链接

首先是开盒一览

m9 ace工程车一开始刚刚放出新闻的时候就受到了很多美军迷的关注,相信大家非常的期待这款产品,那么这次给大家带来m9ace(以下简称m9)素组评测
0 (1).jpg
首先是盒子包装, 封绘真的太漂亮了,是我特别喜欢的风格。别看这个小不点儿铲车尺寸不大,但是盒子很大,可能没有对比就没有直观的体会。
这么说吧外盒尺寸和MENG的梅卡瓦主战坦克产品包装尺寸是一样的,而且盒子印刷质量非常好,还是附膜印刷,相信盒控应该不会担心堆积时间过长后封绘褪色的问题了

0 (2).jpg
打开,包装盒,板件不多,摆放的很宽松,主要看了一下,因为板件A的尺寸比较大  也是导致整体包装盒尺寸大的一个原因。每一个板件都单独塑封,包括说明书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00: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是板件展示,在这里还是老规矩,先整体放板件正反面的照片,细节单独给大家呈现。

0 (3).jpg

首先是底盘部分(正面)
0 (4).jpg
底盘(背面) 在这里看到底盘底部开出了4个装甲板细节

0 (6).jpg
板件A正面  a板件以车体部分零件为主

0 (7).jpg
板件A背面

0 (8).jpg
板件B正面 以推土铲零件为主
0 (9).jpg
板件B背面

0 (10).jpg
板件c正面  以小零件为主
0 (11).jpg
板件c背面

0 (12).jpg
板件D正面   路轮 这里可以看到路轮的内外两个路轮组成一组,但是有意思的是外侧路轮三花给出了橡胶部分单独的零件,就是说制作的时候分色非常方便,赞一下这个设计,可能开模成本相应会增加,但是极大的方便了玩家、省去了分色的烦恼。
0 (13).jpg
板件D背面

0 (14).jpg
板件E正面  驱动轮和小零件

0 (15).jpg
板件E背面

0 (16).jpg
板件H  是履带的挂胶部分  全部单独开出,目的1是细节的呈现,2是方便分色

0 (17).jpg
履带部分

IMG_0001.jpg
水贴、透明件、蚀刻片。 我看到水贴后突然的兴奋了一下,当初在找参考图片的时候就见到了铲子上的 DIRT DIGGLER这个字样,还再想怎么去还原这个实车的细节,结果打开水体发现我想多了  厂家已经给我们水贴了  应该可以完美还原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00: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缘1103 于 2015-12-23 00:48 编辑

以上部分就是大体的开盒  板件的部分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各个板件的细节,说句实话,再一次接触三花,被板件的锐度,细节,塑料质量给弄高潮了,真的相对以前的产品有了不少的提升
板件a的细节
IMG_0003.jpg
车体左右部分板件细节,开模锐利,细节突出,相信老玩家看到板件图后也会比较赞同我的观点

IMG_0005.jpg
有些部分,还没有制作,也没来的急详细阅读说明书,所以仅仅是开盒,一些零件说不上名字,但是可以先睹为快

IMG_0005 (2).jpg
放大一下防滑钢板的细节,开的很好,细节,锐利程度都很棒

IMG_0007.jpg
a10这个零件的细节比较多,可以看到栏杆和把手,链接部分的细节开的非常细致

IMG_0009.jpg
板件a1 里面有高低不同层次的细节  

IMG_0010.jpg
车体部分也开出了简单的管线

板件b细节
IMG_0011.jpg
b25这个零件特别的吸引我,因为细节真的非常丰富,而且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有点儿老田的开模风格,有些细节没有拆分出来,但是开出来又十分的锐利精致,尤其下面单独开出来镂空的管线也很好,大家可以仔细看一看这个零件

IMG_0012.jpg

IMG_0013.jpg

IMG_0014.jpg
在整个板件中,螺丝开的非常好,可能过小的螺丝看上去不那么明显,但绝对负责的说这个锐度和质量绝对算的上优秀了

IMG_0015.jpg
忍不住又拍了一下B25这个复杂的一体开模零件,可能技术不难,但是很少有其他模型在一个零件上开出这么多复杂的细节


板件c的细节
IMG_0016.jpg
基本都是一些小零件的细节了

IMG_0017.jpg

IMG_0018.jpg
可以看下油桶以及绞盘(暂且我认为是绞盘零件,还没看说明书,大家见谅,随后的素组我会详细说明零件用处)的细节

IMG_0019.jpg

板件D细节
IMG_0020.jpg
IMG_0022.jpg
这个大家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路轮的细节特写

板件E部分零件细节
IMG_0023.jpg

IMG_0025.jpg

板件H
履带挂胶
IMG_0026.jpg

履带细节
IMG_002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00: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缘1103 于 2015-12-23 01:10 编辑

说明书以及涂装说明
三花的说明书在我接触过的产品里都是以3d图风格来给出的,个人觉得其实线图更舒服一些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第一页的底盘悬挂说明分三种悬挂方式,零件不变通过不同的安装方向来实现悬挂的高低不同姿态

005.jpg
006.jpg
007.jpg
008.jpg
009.jpg
010.jpg
011.jpg
012.jpg
013.jpg
014.jpg
015.jpg
016.jpg

涂装说明给了多达8种
017.jpg

018.jpg

019.jpg

02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00: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缘1103 于 2015-12-23 00:47 编辑

开盒总结:从说明书以及板件上粗看,整个模型设计的有那么一点儿老田的风格,有些零件开的不琐碎,整合了很多细节但是又不失真,开模锐利,细节丰富
列出一些开盒简单看到的特点:
1、板件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整体塑料开模质感非常棒,板件颜色是深灰色,这个颜色还是很漂亮的。
2、塑料质量、板件质量很好,流道不是以往圆柱形流道,而是扁方形的流道,这个给我最大的印象是板件非常平整,可能实际作用应该也是防止板件变形而设计的吧,这个是我个人的猜测,从实际板件来看,任何一个板件 不管大小都非常平整,无任何变形
3、板件A\B\C...等字母标注镂空处理易于查找,这个在之前已经运用,现在看也成为了三花的开模特色
4、开模锐度非常棒,细节锐利
5、飞边极少
6、全部为隐藏推出孔
7、从板件看这次拿到的产品水口设计比以前好了很多,目测了一下少了很多不好处理的水口,看来厂家还是很用心的在听取玩家意见,不断的改变着产品的品质
8、路轮的套胶和履带的胶垫都分开开模,易于涂装分色处理
9、免胶水活动履带这个配置还是很好
10、给了8种不同图装样式的水贴
不足:
就开盒来看,简单阅读了说明书,悬挂部分的不同形态,需要选择性的安装,并不能真正的可动
接下去是素组评测,敬请期待!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7 19: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缘1103 于 2015-12-27 21:12 编辑

下面是素组过程首先是底盘部分的组装

底盘部分还原了实车的多种悬挂方式,原车在工作过程中为了适应各种工作情况设计了前后高低可调悬挂
但是模型并不能还原可动状态的高低调节
只能通过一个悬挂调平工具来实现不同状态的三种悬挂高低组合
IMG_0030.jpg
车头仰起前高后低状态悬挂

IMG_0031.jpg
前后高度一样的悬挂高低状态

IMG_0032.jpg
车头下铲  前低后高悬挂状态

IMG_0036.jpg
在这里我选择了前低后高的状态  准备制作一个铲土动作的车体形态
图片里可以看到悬挂平衡工具,组合度不错,只是路轮以及主动轮安装比较松

IMG_0037.jpg
在这种状态下前轮是无法着地的,只有安装履带和抬起推铲后才可以支撑起车体,这个并不是模型设计问题 ,应该属于实车的高低尺寸,因为实际工作地形的复杂性所以可以让前悬挂大幅度降低高度从而进行更复杂的操作

IMG_0042.jpg
发动机以及管线的零件安装,这个零件太厉害了,只开了一个零件来体现这么多的细节  并且效果也不差

IMG_0048.jpg
车体内堂的推铲  组合度非常好
IMG_0047.jpg
背面

IMG_0041.jpg
内堂推铲收回状态

IMG_0040.jpg
内堂推铲退出状态
内堂推铲的安装后面是有零件锁死的  但是模型真的组合非常好,不用锁扣也不会轻易滑出,安装时候不松不紧刚刚好,但是我依然建议大家稍微打磨一下接触的边缘部分,因为喷过漆以后间隙会缩小,在后期安装的时候容易剐蹭掉喷好的油漆,所以我稍微做了打磨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7 19: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缘1103 于 2015-12-27 21:10 编辑

车体部分的零件开始组装

IMG_0045.jpg
发动机上盖 散热孔 排气管的组装  

IMG_0046.jpg
驾驶员舱盖 以及车体后部控制箱

IMG_0049.jpg
车体尾箱尾门

IMG_0051.jpg


IMG_0052.jpg
部分零件安装,定位孔定位清晰且定位准确
IMG_0053.jpg
把一部分大零件组合好准备进行车体假组

IMG_0054.jpg
假组状态下的车体,之前就说过此模型组合度非常棒,在假组状态下各个零件也比较坚固,组合度真的很好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7 19: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缘1103 于 2015-12-27 20:33 编辑

剩余部分的组装 IMG_0057.jpg

前铲支撑液压杆,我用带背胶的锡箔纸制作了亮面

IMG_0059.jpg
效果还不错,特别说明一下,模型设定的液压杆公母两边的缝隙是比较大的,就是说抽送都比较松,但是正是这个设定可以让我用锡箔纸提升质感,省去喷漆的以及喷漆后来回抽送掉漆的烦恼,同时也可以利用粘锡箔纸的多少来控制松紧度。

IMG_0060.jpg
IMG_0137.jpg
IMG_0138.jpg
IMG_0139.jpg
正式粘接组装后的车体部分, 组装到这里组合度没话说,非常好,根本没有需要反复假组确定位置的零件,即使3、4个分散的零件组起来并联到后面的相互组装也不会把误差放大很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尾箱部分和车体侧面的衔接要做一下无缝,板件设计的是双45°对接,所以溜缝胶做下无缝还是有必要

IMG_0133.jpg
IMG_0134.jpg
前铲上半部分
IMG_0140.jpg
前铲部分完成

IMG_0141.jpg
可动前铲设计,这部分的组装依然比较舒服

IMG_0142.jpg
IMG_0144.jpg
IMG_0146.jpg

大体形态已经基本完成
IMG_0147.jpg

IMG_0150.jpg
履带的组装相对车体的组装就稍差那么一点儿了,由于塑料材质的原因,组合起来稍显费劲,并且每节履带都要修理4个水口
比较麻烦,履带挂胶和履带分体设计,易于分色处理,整体上看履带的细节还是非常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7 19: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组完成图
IMG_0172.jpg
IMG_0173.jpg
车体后部细节

IMG_0154.jpg
悬挂前低后高的组装设定会在前铲完全放下后顶起前悬挂

IMG_0155.jpg

IMG_0157.jpg

IMG_0158.jpg

IMG_0160.jpg
为了制作方面对车体后部旧化,没有将后门粘死

IMG_0161.jpg
IMG_0162.jpg

IMG_0163.jpg

IMG_0164.jpg
当前铲举起后,悬挂部分才可以完美接触地面

IMG_0165.jpg
IMG_0166.jpg
IMG_0167.jpg
IMG_0168.jpg
IMG_0169.jpg
IMG_0170.jpg
前铲部分的开启和收起状态

IMG_0171.jpg
最后说明一下  说明书给了每侧58节悬挂的设定,实际安装中,对待前低后高的悬挂设定我用了59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5-5-18 00: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